7月9日,武汉职业技术大学(以下简称武职大)举行揭牌仪式,成为湖北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。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,是学校50余年来“追光逐电”的坚守与传承,是“党建红”引领“职教蓝”的同向而行,更是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血脉的实践探索。

职教之魂,存于匠心。武职大始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打造“匠心中国”思政品牌,让工匠精神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底色。
“五位一体”塑匠心
“听声响可以判断刀具磨损量,看刀轨纹理能推测加工参数……”5月22日,湖北省首席技师、荆楚工匠刘永清重返母校武职大,分享了他扎根生产一线16年,一步步成为大国工匠的奋斗历程。
将大国工匠请进校园,与学生面对面交流,是学校“匠心中国”系列活动之一。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、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,工匠精神是人才的核心特质。武职大以培养“德技并修”人才为目标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通过“匠心中国”课程思政教学比赛、“匠心中国”大型巡讲、“匠心中国”故事大会、“匠心中国”思政公选课、“匠心中国”成果展示,打造五位一体的“匠心中国”思政品牌。
武职大相关负责人介绍,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,引导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,筑牢课堂育人主阵地,在实操实训中引导学生践行“零误差、零事故”的工匠准则。以故事大会为载体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讲述匠心故事。邀请技能大师进课堂,现身说法诠释工匠精神。打造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,聘任“大思政课”教师,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志向,构建课程育匠、实训炼匠、文化润匠、校企联匠、典型树匠的培养体系,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。
教学比赛紧张激烈、故事大会温暖人心、大型巡讲催人奋进……“匠心中国”系列活动精彩纷呈,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,在润物无声中根植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。
“这些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匠心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。我们要向优秀的前辈学习,怀揣匠心、打磨匠艺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”武职大学生吴斯悦感慨地说。
赛场比武淬匠心
2024年12月26日,武职大举行“匠心中国”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,来自全校各二级学院的21支教师团队同台竞技。
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团队讲述扎根大漠、守护文化瑰宝的感人故事,介绍敦煌莫高窟数字化背后的先进技术,带领大家感悟“数字匠心、文化自信”的内涵;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团队讲授《数字摄影测量(下)》,将无人机测绘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,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。
育人先育己、立人先立己。武职大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,面向全体教师开展“匠心中国”课程思政教学比赛,推动全课程育人,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,建设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。
目前,该校已建设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特色案例3个,涌现出“全国优秀教师”朱红、“全国技术技能大师”温振华、“湖北师德先进个人”吴树堂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。
武职大将工匠精神贯穿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坚持以赛促学,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,在赛场上淬炼成长。
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上,由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朱红领队,学生杨一帆、罗旭、胡成杰、高吟龙组成的代表队勇夺装备制造赛道“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组”全国金奖。
“比赛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,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老师带着我们泡在实训室里,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,攻克技术难题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既是‘择一事终一生’的执着,也是‘偏毫厘不敢安’的细致,还是‘千万锤成一器’的追求。”高吟龙表示,通过技能大赛,坚定了他精进技艺的决心。
在武职大,像这样挑战自我、追求卓越的故事时常上演。近年来,武职大学子获世界(全国)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、全国技能大赛金牌2枚、“挑战杯”全国特等奖等,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。
青春实践传匠心
9月11日,武职大建筑工程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20余名师生代表走进中国建筑科技馆,开展了一场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。
“应县木塔模型里的榫卯结构,藏着古代工匠的极致匠心!”参观“古代建筑”展厅时,武职大建筑工程学院预备党员韩如意深受触动。
武职大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生产一线,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让学生在红色沃土中厚植家国情怀,在真实场景中体悟工匠精神。
今年暑假,学校组织万余名青年、百余支实践团队,深入企业车间、乡村田野、社区基层与红色教育基地,开展产业调研、红色文化研学、非遗传承等活动。同学们在实践中学真知、悟真谛、长真才。
不少学生表示,实践活动开阔了视野,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,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此外,武职大积极推动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与中小学共建“匠心课堂”,引导广大学生怀爱国之心、立报国之志、增强国之能。
“让我们一起来破解鲁班的密码!”5月20日,武职大师生走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花城小学,为该校学生带来了一场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科学盛宴,带领孩子们体验榫卯工艺的精妙,感悟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。
大手牵小手,不仅让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技能技艺的独特魅力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,大学生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,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“下一步,学校将构建大中小学贯通的工匠精神培育链条,从课程提质、平台扩容、成果转化三个方面,不断完善以‘匠心中国’为主要抓手的高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,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匠心治学、以匠心做人、以匠心处世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”武职大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(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祝璇 通讯员 陈峰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