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:刘艳 童晓龙 李洁)“应县木塔模型里的榫卯结构,藏着古代工匠的极致匠心!”9月11日,中国建筑科技馆“古代建筑”展厅内,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“砼心学堂”预备党员韩如意的感叹,拉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的序幕。该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,组织20余名“砼心学堂”师生代表,以建筑为媒,让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融合。
作为学院思想引领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红色教育阵地,“砼心学堂”此次将课堂搬进建筑科技馆,紧扣“建筑大国工匠”精神内核设计教学环节。在“荆楚建筑”展区,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高家祯结合专业课程,现场拆解建筑结构、解读材料创新,让学生从湖北本土建筑智慧中读懂技术传承;“未来建筑”展厅里,VR建造模拟体验则让大家直观感受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,激发专业探索热情;“城建记忆”空间中,武汉城市建设变迁的印记,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锐以“筑梦科技,‘建’证未来”为题的微党课,更是将思政教育推向深处。她围绕武汉长江大桥、黄鹤楼等标志性建筑,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时代精神——从古代工匠“精益求精”的造物理念,到现代建设者“攻坚克难”的奋斗精神,层层递进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融入讲解,引导学生深思“建筑为谁而建”“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”,让价值塑造与专业学习同频共振。
“这堂走出教室的思政课,让我既摸清了建筑技术前沿,更读懂了工匠背后的家国担当。”“砼心学堂”入党积极分子肖雅的感言,道出了师生共同的收获。未来,建筑工程学院将持续以“砼心学堂”为依托,探索“专业+思政”融合新路径,推动更多行走思政课走进企业、场馆与社会,让学生在广阔实践中感受建筑与时代的联结,成长为兼具扎实专业技能与深厚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建筑行业发展与国家建设注入青春力量。
(一审一校:吴小晶 二审二校:娄修明)